Sanskrit

如來

一般人理解“如來”為“佛”。“佛”為“覺悟者”,那麼“如來”又是甚麼呢?

 

“如來”為梵語tathāgata的意譯,音譯為“多陀阿伽陀”、“怛闥阿竭”等。梵語原文tathāgata為複合詞,拆開後還原為tathā+āgata或tathā+gata,前者意思為“如來”,後者為“如去”,從字面上來看分不出哪個是原意。

 

《八千誦般若經》的《常啼菩薩品》和《法上菩薩品》裡有如來“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的說法(na khalu kulaputra tathāgatāḥ kutaś cid āgacchanti vā gacchanti vā. acalitā hi tathatā)。《金剛經》裡亦有同樣的說法。鳩摩羅什的《小品》把引文最後一句譯作“諸法如不動故”,“法如”即是“真如”tathatā,即是佛教真理的本體。《般若經》這個有趣的說法,靈感明顯來自梵語tathāgata一詞本來的歧義,加上對空的闡釋,把tathā理解為tathatā的省略,(ā)gata為“不來不去”。不來不去的就是不動,與大乘佛教的一元本體論相應。

 

不過,(ā)gata並不是“不來不去”而是“或來或去”,所以除了“如來”,亦可解作“如去”。《大智度論·四念處品》解釋四十二字門,在夾注裡便有這樣的說法:若聞陀字(ta),即知四句如去不可得。多陀阿伽陀,秦言如去。

 

一般來說,如來為佛的十號之一(即1.如來2.應供3.正遍知4.明行足5.善逝6.世間解7.無上8.調御9.天人師10.佛世尊。)什譯《成實論·十號品》云:“如來者乘如實道來成正覺,故曰如來。”這是比較標準的說法。如上所說先把複合詞前語幹理解為名詞tathatā(如實)的省略,後語幹理解為過去分詞āgata,兩者以“從格”(ablative)關係連結起來(即“從如實來的”或“來自如實的”),再以“多財釋”(bahuvrīhi, 定語複合詞)把形容詞理解為名詞,最後意思為“從如實來的人”或“來自如實的人”。[有關梵語名詞複合詞不同分析的歧義性,見拙文“梵語名詞複合詞分析—以依主釋(偏正複合詞)為中心”(2010)語言學研究(第八輯)106-123頁。]

 

值得注意五音節的音譯“多陀阿伽陀”裡的“阿”字,並不是表示tathā裡的長阿音,而是āgata的長阿音,這意味過去大德翻譯時特別強調分解後的複合詞後語幹為āgata而非gata。實際上十號裡的“善逝”梵語為sugata,前語幹為副詞su,後語幹為分詞gata,由於沒有tathāgata歧義的情況,意思清楚為“好好的離去”。這樣看來,譯者可能為了避免冗贅,認為tathāgata譯作“如來”而非“如去”比較妥當。

 

那麼“如來”是佛教所創的術語,還是另有來頭?印度學者A. K. Coomaraswamy在一篇1938年的文章指出,“如來”的概念早在梨俱吠陀裡出現,tathā和動詞√gam這個搭配為對火神Agni的描述,與“升起的太陽”相關(RV.6.52.5)。Tathāgata很可能在佛陀時代以前已經存在,釋迦牟尼取詞重釋,成為原始佛教裡“阿羅漢”的等稱,後來在大乘佛教裡得到新的演繹,成為我們現在所理解的“如來”。

 

悉曇拾趣:bhaḥ

日本佛教盛行密宗,而其他非密宗的宗派亦深受密宗所影響,在各方面吸收了密宗的元素,如“護摩供”、“密教占星術”和各種“加持”等。近年佛教界裡一個名為“阿含宗”[1]的新興教派,自1975年起於每年2月11日在其位於京都花山大峰的本寺舉辦一場名叫“星祭”的大型法事,其中包括焚燒兩個巨型法檀,吸引大量遊人觀摩。

 

按“阿含宗”主持的說法,法事靈感來自密宗的“護摩供”,目的是供養眾生,消災解難,祈求世界和平。所謂“護摩”,實際上梵語homa的音譯,意思是“火祭”。“護摩供”原來是印度婆羅門教的重要祭祀,火神Agni為印度教的重要神明之一。吠陀時代的祭司把祭品燒掉,意圖通過火神來供養諸天神靈,與中國人傳統的燒香拜神的原理類似。後來佛教密宗也吸收了這種供養法,據說是空海從漢地傳進日本的。

 

那麼為何要把“護摩供”稱作“星祭”呢?這實際上是“阿含宗”獨創的說法。法會會場裡設置了各種和“密教占星術”相關的服務和販賣,遊人可按照占卜推算尋出與自己出身年份相應的六十星宿其中之一守護神,並接受“加持服務”或自購護身符。

 

法會會場的悉曇字母亦十分注目,一個bhaḥ字母幾乎無處不在。那麼“阿含宗”為甚麼選擇這一個字母呢?實際上密宗bhaḥ字代表“釋迦如來”[2]。按密宗的解釋,bhaḥ可以分解為bha和ḥ — 前者代表“有”(bhava),即存在於欲界、色界和無色界的“三有”;而後者的兩點亦作“涅槃點”。“有”和“涅槃”加起來的意思是“脫離三有而達涅槃”,即是“釋迦如來”。密宗的《大日經》卷七的“釋迦種子心”裡的“大鉢真言”為namaḥ samanta buddhānāṃ bhaḥ,由此可以看出釋迦如來的種子字為bhaḥ。“阿含宗”主張回歸佛陀正法,以《阿含經》為本;按照此教派原教主義的立場,選擇“釋迦如來”作為其所供奉的種子字實在是理所當然。至於為何立《阿含》為本,卻又糅合了護摩和占星術等密宗元素,“阿含宗”則尚沒有作出具有說服力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