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3 06.58.35

週末法會,精舍請來民國二十一年重刻大字《圓覺經》善本,父推薦,聞說值得“品味高”的行者細讀。何謂“品味高”,我沒有任何概念。今略作記。

按照《佛祖統記》的記載,《圓覺經》於唐高宗永徽六年(+655)譯出,譯者佛陀多羅,梵文Buddhatāra,華言“覺救”,北印罽賓人。漢傳佛教自唐末起,《圓覺經》一直廣為流傳,歷代祖師注疏也不少,為當今佛教徒恆常讀誦的經文之一。南懷瑾先生更認為此經屬於華嚴經的系統,一乘圓教,見性成佛,境界至善,而且文字最美。

經文內容大概如下:佛陀進入了神通大光明藏三昧,向十二菩薩以問答形式說法。第一文殊,如來因爲圓覺,果為真如涅槃。第二普賢,圓覺不可無修行。第三普眼,修奢摩他(止),關身心幻相,一切皆空等等。整體風格屬於中晚期大乘佛教經典,其中也包含了一些密宗的內容。

有學者認為《圓覺經》為公元八世紀作品,原因是其經文主要出自《楞嚴》,內容亦多受《大乘起信論》影響。梁任公吸收了日本學者佛教文獻學的觀點,認為此三經為“疑偽經”,即漢傳佛教中所謂“偽經”的問題。近年京都大學船山徹提出:”印度製造,中國組件“的看法,也有道理。像玄奘十六會《大般若經》,那爛陀寺的藏經閣也大概沒有這種編著,但內容不算疑偽。佛典種類繁多,過去祖師以判教形式疏理其中關係,而現代學者則以文獻歷史角度理解,見解各有特色。

我個人傾向以如實觀去理解每一件事物。先把表面的東西弄清楚,像版本、文字、校勘,文獻比對等,然後參考古人和其他學者見解,最後才作個人推測。一層一層,像把洋蔥拆開。像這部大字善本,本來就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那些小圈?字外右下角的一般是句號,字中下部的則是我們現在用的逗號(綠框標記)。至於那些與字很近,貼著四角的則是“聲點”,從左下角順時針算起,即漢語四聲平上去入。粵語分陰陽,前三聲化為六聲,加上三入聲,共九聲。像惡與樂兩字(紅框標記),右上角附上小圈,意思即是“去聲”,作動詞解。若名詞或形容詞的話則作“入聲”,需要把兩者區分開來。

20230313 440px-分四聲法 2023-03-13 08.54.40

 

不過,洋蔥最後還是要被吃掉的。所以我喜歡讀誦,而且要虛心讀誦,有時候會靈機一觸,想到一些新事。《圓覺經》還有什麼奧祕,留待日後繼續發現!